- · 《国际商务研究》投稿方[06/01]
- · 《国际商务研究》期刊栏[06/01]
- · 国际商务研究版面费是多[06/01]
商务风全能便携存储 Lexar雷克沙E10 M.2固态硬盘盒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不同于出厂即浑然一体的移动固态硬盘,多数硬盘盒出于拆卸、安装便利的需要,更多采用较为规整的外观设计,因此会产生一种“商务风”,这款E10也是如此。它采用阳极氧化+喷砂
不同于出厂即浑然一体的移动固态硬盘,多数硬盘盒出于拆卸、安装便利的需要,更多采用较为规整的外观设计,因此会产生一种“商务风”,这款E10也是如此。它采用阳极氧化+喷砂+丝印工艺的铝合金外壳,并在雷克沙Logo一面设计有多条兼具美观与防滑功能的平直凹陷纹路,另一面则印有各类标识。硬盘盒整体标配硅胶保护套,包装内除硬盘盒本体、安装用螺丝刀外还附有C to C&C to A双USB线材,均为定制化编织短线,以适配硬盘盒内部一处线材收纳区域。
可以看出,雷克沙E10由于稍大的体积与内部更丰富的散热用料,在实际使用中具有较好的均热与散热效果。对比产品在相同测试时间内的变温范围更大,在更长时间的高压力使用环境中不排除“烫手”的可能,但总体而言两款产品的温度表现自然比U盘一类的产品要好得多。
不过当前,USB4还集中在PC主机、扩展坞、线材等方面的支持,距离在移动存储领域广泛应用还有一段时日,正如前文所说,当下主流移动存储设备普遍采用的是USB3.2 Gen2规格,在数据存储、备份、系统迁移等应用场景下都具有不错的使用体验。但能够实现满速传输的移动固态硬盘往往在同容量下具有相对昂贵的价格,这时,M.2固态硬盘与硬盘盒的组合就会成为一种更具性价比的方案。
来到2022年,移动存储设备的性能正随着USB接口传输规格的升级得到长足发展,当下主流的USB3.2 Gen2正以10Gbps带宽提供传输速率,相比常规U盘、移动机械硬盘等品类有显著的性能优势,这也是为什么移动固态硬盘与M.2固态硬盘盒会成为目前最主流的高性能移动存储设备。
而在随机4K小文件读写方面,我们从IOPS也就是每秒读写次数的角度来评价。在最常采用的32队列16线程随机4K测试中,这款雷克沙E10能够提供49K IOPS与57K IOPS随机读写性能。由于数据经过USB桥接,性能自然不会达到主板直连的PCIe接口水平,但这一数值也与笔者先前自测的SATA固态为近似水平,足以支持多数软件在外接硬盘内运行。
Lexar雷克沙E10 M.2固态硬盘盒是一款思路独特的产品,具有市面上主流固态硬盘盒性能的同时在设计方面发挥了多种巧思。它所主打的多协议、多适配、多规格顺应了办公这一移动存储主流场景需求,硬盘位双接口,随盘身附带和收纳的双线材均考虑到用户在复杂使用环境下的需求。
对比产品表面温度测试
得益于稍大一些的尺寸,雷克沙E10不仅能多收纳一根定制线材,还在结构设计与内部散热用料方面有了更多发挥空间,让办公用户与DIY爱好者都能够应用自如。而在性能方面,USB 3.2 Gen2作为当下主流规格,对常规的数据传输需求而言完全够用,在数年间均能维持不落伍的水平,综合来看,这款Lexar雷克沙E10 M.2固态硬盘盒能够带来比较省心的体验,是入手第一款高性能移动存储设备的优质选择。
不过硬盘盒的表面温度对选购而言依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本次就在进行性能测试的前后,分别使用红外可视温度计检测了雷克沙E10硬盘盒与市面上一款对比产品的表面温度表现。如下图:
整体来看,雷克沙E10在内构方面的“豪华”程度也对得起它的售价,同时也以更宽松的内部设计适应芯片与SSD的散热需求。我们将其与笔者自购的一款M.2固态硬盘盒PCB部分进行对比,后者采用祥硕ASM2362桥接芯片,仅支持NVMe协议,在整体面积更小的同时双面均紧密排列了各种元件,也正因如此需要在芯片一面配备散热垫,而SSD则不作其它处理。
评测总结
内构设计
如前文所述,快速拆下外壳后即可看到这款E10的大部分内构,首先是M.2固态硬盘位区域。雷克沙E10能够适配2230/2242/2260/2280四种主流规格的SSD产品,并且接口支持M?key与B+M?key两种引脚,这使它能够同时支持M.2 NVMe与M.2 SATA两种协议的SSD产品,让老硬盘也能继续发挥余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SATA协议本身有着6Gbps的带宽上限,当下还是更建议大家使用性能更强的NVMe固态。
文章来源:《国际商务研究》 网址: http://www.gjswyjzz.cn/zonghexinwen/2022/0728/1105.html